天才一秒记住【小说迷】地址:xiaoshuom.com
曹子钧没有吊人胃口,直说,“其实,乙区的探方变小,主要是因为举办考古培训班需要,所以,2月份的时候,在甲区的西面,继续开挖了7个探方,河乙t1-t7,规格基本是38平,加上隔梁,乙区揭露面积为210平。”
“培训班的待遇也是可以啊。”沈明环绕四周,笑,“估计整个遗址,不把探方弄小了,都不够培训班这种如狼似虎的家伙分。”
这个家伙就是在调侃。
培训班把探方弄小,更多是为了方便教学,甚至,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。
“甲区这边已经清理完毕,只剩下乙区还有一些收尾工作,小苏你要不要下去挖几铲?”
苏亦摇头,“算了,先不打扰工人师傅们作业,不急一时。”
如果一开始发掘的时候,他过来,那肯定会长时间蹲守发掘工地,但,现在工地都属于收尾阶段了。
重点应该放在整理资料,而不是铲土了。
没有想到曹子钧,却说,“来都来了,讨个吉利,铲一铲可以的。”
说着,就跟工地的工人拿过来两把手铲分别递给苏亦跟沈明。
说到考古工具,大部分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洛阳铲,其实不是,而是手铲!
实际上,考古一直以来用得最多就是这种手握的平头铲。
这种手铲一般是一侧两边开锋,另一侧有一个凸起方便持握,配以木质手柄。
现在工艺不发达,所以大部分都是木柄,后世还有塑料手柄的平头铲。
不过,塑料手柄握感不好,所以大部分考古工作人员用的都是木柄手铲。
对于考古人而言,一把适合自己的手铲很重要。
在田野发掘的时候,都习惯性给自己的手铲上写上名字,然后一用就是几十年,最后偌大的手铲只剩下汤匙那么小。
对于深耕田野的考古人员而言,手铲于就跟老烟枪的烟斗一样,从不离身。
其实,手铲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,就是传承。
老师把陪伴自己多年的手铲赠送给心爱的弟子,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。
前世,苏亦的第一把手铲就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赠送的。
还篆刻自己的名字。
不过,这一次却没有。
他只是在省博实习,而且导师也不是杨式挺,估计杨主任也不愿意越俎代庖替宿白先生给他赠送手铲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