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生,然后成为大科学家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小说迷xiaoshuom.com
看完这个这有自己名字的论文题目,普朗克又看了看手里这篇论文的厚度,只有薄薄的几页纸。
这又让他不禁有些好奇,自己、爱因斯坦以及无数物理学家们耗费二十多年的时间和心血,都没法成功解决的难题,难道就这样被中囯天才轻轻松松地给化解了吗?
普朗克调整了一下架在鼻子上的眼镜的位置,开始认真地阅读起陈慕武的这篇论文来。
莱布尼茨,没错,就是发明了微积分的那一个,除了数学家之外,他还是一个哲学家。
他曾经提出过一个哲学观点,叫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。
意思是在宏观世界中,并不存在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,即使看起来一模一样,但总是会有办法将它们区分的。
经典力学给出的解决方案是,即使两个完全相同的粒子,它们的运动轨道也不会相同。
只要追踪它们的轨道,就可以确定这两个粒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。
所以在爱因斯坦的推导中,他自然而然地也认为每个光子都遵循宏观世界的规律,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即使一个系统中只有两个光子,光子a和光子b,如果让这两个光子互相交换位置,得到光子b和光子a。
因为每个光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这个双光子系统在交换位置前后,也会被视为系统中的两种不同状态。
在这里,陈慕武提出来了一项与众不同的新观点。
他认为,在微观世界中,【光子是不可分辨的全同粒子】。
因为光子没有质量,所以只要两个光子的频率相同,那么它们就会是完全相同的光子,并不会存在什么光子a和光子b的分别。
在这样一个由“光子和光子”组成的双光子系统,在交换位置后,仍然还是一个“光子和光子”系统。
也就是说,这次交换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,系统的状态仍然保持着一致。
只不过是在光子是可分辨的还是不可分辨的这个问题上选择了后者,再利用理想气体那一套手段,陈慕武就轻松推导出了普朗克定律的表达式,而不是像其他选择了前者的其他物理学家那样,得到的是另一个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维恩定律。
陈慕武的论文,到此戛然而止。
其实他本可以由此继续引申下去,只是因为论文写到这里时,他刚好在老鹰酒吧里收到了布莱克特送来的普朗克的这封信,所以他干脆就在此处作了个结尾,并不影响完整性,仍能算的上是一篇上好的论文。
至于他本想引申的那些其他内容,就被陈慕武留到了下一篇论文当中了。
读完了手里陈慕武的这篇论文,普朗克眉头紧锁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